top of page

將年輕的力量 留在臺灣「現代史懷哲 返轉臺灣」


將年輕的力量 留在臺灣

「現代史懷哲 返轉臺灣」

文。羅艾奇

(內文節錄)

羅束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當年義大利神父們,不辭辛勞飛越半個地球到臺灣服務,晃眼四、五十年過去,最後甚至埋骨於此也在所不惜,自己不過是從高雄到羅束服務,怎麼算遠?花蓮門諾醫院創院院長薄柔纜: 「臺北的醫師,到花蓮很遠,去美國很近」

臺北到臺東飛行只要50 分鐘,但急病發生率臺東是

臺北的4 倍,平均壽命更少了8 歲。在臺灣,還有很

多很多土地,等著被深耕。

卓越雜誌2015.07

半個世紀之前,台灣還沒經濟起飛時,一群外籍神職人員由遙遠的家鄉飄洋過海前來台灣,一開始,他們提供一般民眾需要的協助;之後,更選擇照顧底層弱勢,或是移居偏鄉,默默奉獻自己。他們所做的不僅是「服務」,他們提供的是愛、是關懷,更是依靠;同時,更有部分人積極的推動從「根本」解決問題。

譬如丸山療養院院長,柏德琳修士,從照顧肺結核、痲瘋病人,到提供慢性病患的安養、復健,真心的關懷讓病人感到親切、開心、輕鬆;甘惠忠神父推動遲緩兒童教育,被稱為台灣啟智教育的先驅者;裴彩雲、馬惠仁及饒培德修女為了收容無生活自理能力的慢性病患,創立聖十字架療養院的、軍設臺東第一個癌末期安寧病房的蕭玉鳴修女、照顧愛滋病患的林惠仁修女…等等。

然而,這些在臺灣奉獻數十年的神職人員,如今都面臨一樣的問題──年邁。瑞士白冷會駐臺東的歐思定修士曾跟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盧俊義說:「我們這群神父都已經老邁了,我也已經快八十歲了。再過十年,這裡就沒有人可以來接下去了。」另外有一次,盧俊義問裴彩雲:「若需要我為妳們做甚麼事,請不要客氣,讓我知道就是。」裴修女隨即回答說:「盧牧師,請給我們修女」。

這些神職人員,都已把臺灣當自己的故鄉,有些人選擇和臺灣走到最後,有些人不想給臺灣帶來一丁點兒麻煩,選擇回到故鄉。

但當世代結束,這些無私人員為我們關懷的偏鄉,臺灣應該怎麼辦?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Twitter Long Shadow
  • Google+ Long Shadow
  • Facebook Long Shadow
  • LinkedIn Long Shadow

史懷哲2.0返轉臺灣在地深耕計畫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