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那瑪夏展臂閱讀-種子培訓營夥伴從家訪中得到最真的感動
- Eason Liu
- 2015年10月2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種子培訓營夥伴從家訪中得到最真的感動】 一群熱心的大學生,他們從全台灣而來,聚集在那瑪夏,他們要做的事很不普通。這一天早上,他們放下所有心中既有的觀念與包袱,用最真的心,最低的姿態,一戶一戶地拜訪,去重新認識那瑪夏的居民。他們不是來帶學童營隊,不像一陣旋風來了又走,而是走入家庭,帶給屬於每個爸爸媽媽、阿公阿嬤的營隊;這群不同背景的大學生們,認真學習幼兒發展的醫學觀念,他們觀察並記錄家庭的互動,傾聽家長的煩惱,然後陪伴家長一同給孩子帶來未曾有過的體驗,使這樣的快樂能夠在他們離開後,繼續存在家庭裡。


他們是展臂閱讀種子培訓營的夥伴,他們體驗到,服務學習不一定要到外國,擁抱台灣在地的服務,才是充滿最真的感動,並且是一股真正能帶來長遠改變的力量!這群熱愛台灣的年輕人,發揮了史懷哲2.0的在地深耕精神,財團法人聯合醫學基金會董事長楊弘仁特地從北部趕到那瑪夏探望這群夥伴,讚揚他們的精神。 最後在那瑪夏在地婦女經營的「秘密基地」餐廳,大家享用部落風味餐的同時,一邊分享著彼
此家訪心得與聆聽部落婦女的心聲,讓三天兩夜的展臂閱讀培訓之旅畫下圓滿句點。

【培訓營夥伴心得分享】 (節錄自台北醫學大學學生莊佳蓉的家訪心得) 結合醫療與教育,第一次以這種身分踏入居民的家,拿著童書、抱著孩子,指著童書中的大樹與顏色,以一種童音語和小孩交流著,不時也會與一旁參與的家長解釋孩童的各種行為,從媽媽們的眼中,看到一種對孩子未來的期許與盼望,不分都市與偏鄉,父母對孩子的未來與發展都是有一份的盼望與關心,第一次深入瞭解幼童的各種行為與其腦部發展,才明瞭幼童看似無理取鬧的行為,原來是自己錯誤的解讀,對於未知的世界,幼兒的行為都是對新事物的探索,是刺激而不是破壞。 與媽媽們聊天與交流的過程中,才發現偏鄉孩童的教育真的需要被重視,偏鄉的家長並非不重視兒童教育,他們愛小孩,也很享受自己與小孩互動的時候,只是煩於維持家庭經濟,根本無暇再去陪伴孩童,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在傳遞親子共讀概念的同時,使他們了解不致影響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又能讓他們的孩子頭腦發育良好。

一個美好的希望,會帶來更多的盼望與付出,當跟媽媽們傳遞可至衛生所使用親子童書空間與免費領書時,我看到媽媽們欣喜的眼神,好像要帶全部孩子去的渴望。我想為人父母者,最大期望就是孩子的教育了,期許在那瑪夏的多個地方能設置更多像衛生所一樣的親子共讀空間與童書區,讓更多家庭受惠到這個顧頭腦的「良藥」。

